赤峰市毒品犯罪呈逐年增长态势
我市毒品犯罪呈逐年增长态势
“吸毒,是因为空虚,那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贯穿在电影《门徒》中的这句话,似乎也在拷问着人们的心灵。2月28日,记者从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打击毒品犯罪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贩毒、运输毒品、非法持有毒品、容留他人吸毒等毒品犯罪在我市呈逐年增长态势。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市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案件79件,判处被告人197人,其中,判处无期徒刑、死刑36人,判处拘役至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161人。那么,我市毒品犯罪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呢?又有哪些人青睐毒品呢?这些人为什么会对毒品这么“一往情深”呢?
无业人员农民工爱“中毒”
赤峰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庭长黄世东在打击毒品犯罪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通过对近三年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分析,我市毒品犯罪人数、贩卖毒品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2年全市法院共审理一审毒品案件24起,判处被告人36人;2013年共审理一审毒品案件26起,判处被告人71人;2014年共审理一审毒品案件29起,判处被告人90人。个案贩卖毒品数量由几十克,发展到几百克、几千克甚至上万克。2012年全市个案单人涉毒数量最大的为冰毒72.7克,2013年个案单人涉毒数量最大的为冰毒2052.19克,2014年个案单人涉毒数量最大的为冰毒14500克。
发布会上,记者还了解到,在近三年判处的毒品犯罪中,无业人员和农民工占80%以上。同时,以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类毒品,如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案件增加。相对传统毒品而言,新型毒品的依赖性较弱,长期滥用突然停药后不会出现类似海洛因那样严重的戒断症状,以致社会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公众对此缺乏足够的警惕,甚至错认为新型毒品不具有成瘾性和毒害性,从而将其视为“时尚”。近年来,我市除宁城县偶有种植罂粟、贩卖鸦片等毒品犯罪外,犯罪分子主要贩卖冰毒、麻古等新型毒品。犯罪分子不仅通过陆路等方式贩运毒品,而且利用网上交易,物流托运等方式贩毒。毒品犯罪分子一般由最初的吸毒者变为贩毒者,吸上毒瘾后,为了寻求毒资来源,变为贩毒者,以贩养吸,形成恶性循环。
畸形暴利驱使
毒品交易增长
黄庭长告诉记者,我市毒品犯罪人数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毒品交易的畸形暴利驱使了毒品犯罪迅速增长。我市的毒品主要从广东、四川等地大量涌入。冰毒在我市的零售价一般每克在800元至1500元之间,而在广东购入价格每克只有30多元,进销差价高达几倍甚至几十倍。毒品交易暴利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参与犯罪;还有一些毒品犯罪分子散布新型毒品可治头痛、失眠、可提高性功能等谣言,致使一些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不知不觉加入了吸毒行列;涉毒的城市无业人员和农民工,因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缺乏谋生技能,且文化程度低,法制意识淡薄,极易被毒品的高额利润所诱惑,常常为贩毒所利用参与毒品犯罪。
黄世东庭长告诫广大市民,毒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成瘾性,吸食者成瘾后,为了金钱会不择手段,盗窃、抢劫、杀人等暴力犯罪就很可能发生;毒品吸食者疯狂吸食,有可能导致吸食者精神紊乱,自杀、自残等严重后果,往往还会导致家庭关系破灭。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无论是走私、制造、贩卖,还是运输毒品,数量多少不一,都要追究刑事责任,为此,提醒广大市民,为了自己和家人健康,请远离毒品。
(朱旭东)
上条新闻:赤峰公安捣毁三制毒窝点 |
下条新闻:赤峰红山区毒品犯罪案 呈逐年递增趋势 |